
图片来源:AndrewRadford
在动物王国里,很多小孩子都是从模仿同伴的被动学习中,一步步长大的。但是根据南非喀拉哈里沙漠上开展的一项研究,成年猫鼬会积极教导群体中的年轻成员如何捕食,这说明,在动物界,手把手的教育方法也许比我们以前想象的更普遍。
动物行为学专家一直遵循加州大学Tim Caro、哈佛大学Davis Hauser和MarcHauser在1992年提出的“教育”的定义,包括了三个条件:“老师”必须随着“学生”情况的变化,改变自己的行为;“老师”必须能通过教育行为取得一定的个人利益,或者至少有间接的好处;“学生”必须比没有“老师”教导的时候,学得更快,而且要快得多。今年1月,一个研究小组最终找到了一种符合标准的动物——蚂蚁。
Thornton 和 McAuliffe观察发现,当孩子们长大一点,成年猫鼬就很少把它们的猎物弄得奄奄一息,再带回家了。因为孩子们长大了,叫声变得低沉,也不再那么反反复复。研究人员播放了不同年龄阶段的小猫鼬的叫声,看看成年猫鼬的行为是否会有所不同。当播放的猫鼬叫声比窝里实际的小猫鼬年纪大时,父母往往会带回比较鲜活的食物。相反,如果播放年纪更小的猫鼬的叫声,父母带回家的就是已经处理好的猎物尸体。
猫鼬夫妇也会通过其他方式,让孩子们学着跟猎物搏斗。有时,父母会轻轻拨动食物,假装猎物还在挣扎,引起孩子们对食物的注意,看它们如何制服猎物。Thornton和McAuliffe认为,猫鼬总是在制造机会,教育它们的下一代,让孩子们能更轻松地掌握猎食技巧。要启发这些茫然无知的小孩子,并不需要什么复杂的思考过程,也不需要刻意准备,他们说。
Hauser认为这个发现与教育的定义基本符合,不过他补充道,最近几年间,我们引入了更多有关动物高级认识的理念,也许已经到了更新概念的时候。果真如此,就不能肯定猫鼬是在教育自己的孩子。可能只是一种“刺激-反应”行为,Hauser说,“幼崽还小,就带回死掉的猎物;大一点,就带回活的食物。”(cuixs)
环球科学编译
评论